国务院近期又出新政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核即将取消?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01国家高新技术审核取消?实行“报备即批准”?!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的批复》(国函〔2020〕123号)第18条要求:
对在京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关键材料等领域生产研发类规模以上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时,满足从业一年以上且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50%条件的,实行“报备即批准”。
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即可按规定享受所得税优惠等相关政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发现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研究在北京市特定区域实施境外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符合列目规则的专用航空零部件,研究单独设立本国子目。
划重点:实行“报备即批准”,必须要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特定领域内的企业
|
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关键材料等领域的企业
|
从事生产研发的企业
|
生产研发类规模以上企业
|
从业时间限制
|
一年以上
|
境内研发费用比例要求
|
中国境内发生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50%
|
企业如何应对
特定行业(研发类规模以上)的企业
按照文件的要求,“报备即批准”享受所得税优惠后,主管机关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发现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问题是,事中和事后该如何监管?如果不符合要求该如何处理?
按照《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3号)的规定,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应按照规定归集和留存相关资料备查(资料需要保管10年)。在税务机关事后监管过程中,重点检查企业的留存备查资料。如果企业不能按照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留存备查资料的,税务机关将依法追缴其已享受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并按照税收征管法等相关规定处理。
所以,尽管特定行业的企业可以享受到“报备即批准”的流程优惠,但仍然无法免除在享受税收优惠后和其他企业同样要严格按要求准备留存备查资料的义务。
其他行业的企业
根据最新政策,满足条件的特定领域可以实行报备即批准,但对于一般领域的企业,还是要进行申请认定程序的。
明年想要申报高企的企业,建议还是依据现行政策做好申报的准备工作。
02本次国务院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政策解析
一、本次试点要求的门槛1. 特定行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关键材料等
2. 规模以上。因为规模以上是要纳入统计的,大数据监管方便,作弊成本高3. 从事生产研发的企业4. 从业一年以上5. 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超过研发总额的一半
二、加强管理
自行申报备案,主管部门组织抽查,查到违规就会加大处罚,让企业不敢违规报备。即自行备案,自我负责。
三、未来高企认定的趋势总体方向是改为备案制度。这种便利是否会推广到其他行业?理论上讲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软件企业,从开始年年认定到后来取消认定就是很好的证明。高企认定改为备案制度应该是显然的趋势,当前只是试点,后期逐步推广或许需要2-3年的时间。
上一篇: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税务综合审查要点解析
下一篇:
高新技术企业,靠编材料蒙混过关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国家下令严查!